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我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部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5月31日下午,我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党委书记马春延主持会议并作了讲话,院长来永宝,院领导吴新业、刘路永、卢兆梅、李贞鑫出席会议,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
马春延书记传达了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高校特点和我院实际,提出六点贯彻意见。
一、切实落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努力把握“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等五项主要任务,使领导干部成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知行合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落细落小落实,通过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示范引领等方式,狠抓结合融入,促进知行统一。一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勤于学习、敏于求知、诚信做人,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围绕“弘毅、笃行、技精、业成”的校训,注重校训内涵践行,弘扬传承校训精神。三要围绕社会实践的项目化管理,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建立用好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平台,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四要围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大学生点燃青春梦想,勇于创业创新,增强完善自我、报效祖国的意识和能力。五要围绕促进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积极培育大学生教室、寝室、餐厅“两室一厅”文化,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建设,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和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努力提升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院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落实上级关于“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体系创新,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建强学科,把“讲好中国故事”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改变“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研究怎样用学生喜爱的语言、新颖活泼的方式以及生动鲜活的事例,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力,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困惑点,积极回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建设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四、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努力建设“四有”教师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落实高校全体教职工都肩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责任的要求,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良性互动,使全体教职工都成为全员育人的践行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目标,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教师聘用考核的基本标准,坚持将师德教育和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提高教师立德树人能力与水平。落实教育部划定的高校师德“七条红线”,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零容忍”。加强对教材使用、论坛讲座、教学过程的管理,严肃课程教学、学术讲座等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实精细化工作措施,健全完善班导师制,探索业务课教师联系和指导学生的方式,加强协调联动,尽力为辅导员工作排忧解难,形成全方位支持辅导员工作的合力。
五、以加强学院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切实强化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环境,筑牢宣传思想阵地,切实加强学院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的管理,主动占领网络和新媒体育人新阵地,不断创新教育媒体传播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营造“人人为教育之人,处处为教育之地”的良好育人氛围。积极推进“易班”与校园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视等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以“易班”为龙头,多媒体共生共荣的网络文化育人机制。牢牢把握校园网络及新媒体话语权,在内涵上体现学校中心工作的要求,反应广大师生的心声,对内凝聚师生的精气神,对外提升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学院的影响力。合理布局和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发挥景观文化、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繁荣校园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在学院传播宗教发展教徒,严禁在校园内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切实阻断渗透渠道,积极抵御校园传教。开展反恐怖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反恐防范意识,坚决制止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在校园的传播活动。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崇尚科学、拒绝邪教”的活动。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切实落实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等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一会一报”制度,确保不出负面事件。
六、以进一步加强红土校风建设为载体,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福建精神、闽西特色、学校特点的思政教育品牌。注重结合“一带一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台优势和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实践等,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认真贯彻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土校风建设的意见》,传承和弘扬“红专兼备、理实交融、自强奋进、争创一流”的红土校风,积极践行红土清风、红土先锋、红土师风、红土学风、红土春风,大力传承“听党的话,跟党走”闽西红色基因精髓,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作用,弘扬闽西红土精神和闽西苏区宣传文化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讲好龙岩新老故事,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历史接续奋斗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中坚定走向未来的信念,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和新龙岩作出积极贡献,为巩固和发展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全力实施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努力使学院早日成为全国知名的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

(来源:党委工作部 王培林 /审核:曾平)